Suting Weng 1,2Gaojing Yang 1,2Simeng Zhang 1,3Xiaozhi Liu 1[ ... ]Xuefeng Wang 1,2,3,5,***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3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4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Boğazici University, Bebek, Istanbul 34342, Türkiye
5 Tianmu Lake Institute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Co. Ltd., Liyang, 21330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ast-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highly required, especially in reducing the mileage anxiety of the widespread electric vehicles. One of the biggest bottlenecks lies in the sluggish kinetics of the Li+ intercalation into the graphite anode; slow intercalation will lead to lithium metal plating, severe side reactions, and safety concerns. The premis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action pathways and rate-determining steps of graphite during fast Li+ intercalation. Herein, we compare the Li+ diffusion through the graphite particle, interface, and electrode, uncover the structure of the lithiated graphite 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 and correlate them with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article size, interphase property, and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Insufficient Li+ diffusion leads to high polarization, incomplete intercalation, and the coexistence of several staging structures. Interfacial Li+ diffusion and electrode transportation are the main rate-determining steps if the particle size is less than 10 μm. The former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electrolyte chemistry and can be enhanced by constructing a fluorinated interphase. Our findings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phite 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rapid Li+ intercalation, decipher the bottleneck for the 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nd provide strategic guidelines to boost the fast-charging performance of graphite anode.
Nano-Micro Letters
2023, 15(1): 2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2 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3 普洱市三维测绘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普洱 665000
目前水体提取算法对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提取效果较好,但应用于高分辨率影像细小水体时易受混合像元、异物同谱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误判。针对高分辨率影像中大面积水体和细小水体同时存在的问题,为快速地提取大面积水体并有效地避免细小水体提取中阴影的影响,采用多尺度和光谱差异分割提取较大面积水体,同时针对细小水体阴影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阴影指数(LGR)结合面向对象的水体提取方法。对所提方法的提取结果与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NDWI+NIR、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得出提取水体的精度分别为94.86%、88.85%、87.15%、88.8%、91.46%、92.42%,说明所提方法对高分辨率影像大面积和细小水体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并能通过不同尺度的分割保证较好的提取效率。
GF-2 BGR 多尺度分割 光谱差异分割 逆差距 细小水体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6): 1628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北京 100094
开展了基于二向色镜的三路高功率激光组束实验研究,将中心波长分别为1059、1075、1090 nm的4 kW近单模光纤激光器进行组束,实现了11.34 kW的激光输出,组束效率超过95%。随着输出功率的提升,二向色镜温升越来越高,光束质量相较于子光束呈现逐步退化的趋势,当满功率时,组束激光在两个方向的光束质量分别为M2x=2.941和M2y=3.183。分析了影响组束效率和光束质量的原因,并对二向色镜基底厚度对光束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组束激光的光束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激光器与激光光学 光纤激光器 二向色镜 激光组束 光束质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5): 1514002
蒋连军 1方余强 1,*余超 2徐起 2[ ... ]张军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6
3 山东国耀量子雷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2
单光子探测器具有最高的光探测灵敏度,在激光雷达系统中使用单光子探测器可以极大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近红外二区(1.0~1.7 μm)激光具有大气透过率高、散射弱、太阳背景辐射弱等优势,是大气遥感、三维成像等激光雷达系统的理想工作波段。研制了一种基于InGaAs/InP负反馈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微型化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该探测器长宽高为116 mm×107.5 mm×80 mm,在1.5 μm最大探测效率超过35%,时间抖动(半高宽)低至80 ps。为满足激光雷达系统对光子飞行时间测量的需求,探测器内部集成时间数字转换(TDC )功能,时间精度100 ps。同时,探测器集成一套后脉冲修正及计数率修正算法,可以有效降低探测器所引起的雷达信号畸变。
负反馈InGaAs/InP雪崩光电二极管 近红外波段 微型化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 时间数字转换 后脉冲修正 negative feedback InGaAs/InP avalanche photodiode near-infrared band miniaturized free-running single-photon detector time-to-digital converter afterpulse corr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3): 2023001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为满足深海探测需求,实现深海中更高质量成像,设计了深海专用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短焦大视场、高分辨率、高变倍比的特点。根据在深海中使用环境,考虑了深水压对光学窗口挤压变形造成的像质下降,对光学窗口进行光机集成分析,将面形变化结果以Zernike多项式的形式代入光学系统中进行优化。对水下光学像差特点和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后,光学系统采用机械式负组补偿变焦方式和像方远心设计方案。该系统工作距为5 m,变焦全程F数恒定为3.0,可实现全视场角5.7°~90°范围内可调,10倍连续光学变焦。变焦系统使用三片非球面,系统总长为260 mm。在208 lp/mm处,整个变焦区域内全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3,另外系统各变焦位置的最大畸变均小于3%。所提变焦系统结构紧凑,成像质量良好,变焦曲线平滑,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海洋光学 光学设计 光机集成分析 高分辨率 高变倍比 大视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7): 070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季华实验室 ,广东佛山528000
2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星地量子通信传输距离长,卫星与地面存在相对运动,提高了对量子跟踪仪的跟踪性能要求。为了提高星地量子通信的跟踪精度,降低量子通信的误码率,本文对量子跟踪仪的跟瞄控制系统展开研究,并对影响跟踪精度的总扰动进行补偿。首先,介绍了星地量子通信链路、量子通信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搭建了量子跟踪仪的运动数学模型。基于跟踪仪的数学模型,设计并提出自抗扰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针对模式切换问题,提出了分数阶跟踪微分器以优化轨迹减小超调。根据与“墨子号”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的实验结果:分数阶跟踪微分器对模式切换后的目标捕获速度提高了22%,提出的自抗扰模型预测控制相比于传统的PI控制有更强的抗扰动能力,削弱了俯仰换向的脱靶量尖峰,跟踪精度达到2.9″,提高了量子偏振数据接收量,总误码率降低到1.18%。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量子跟踪仪的跟踪精度,降低了误码率,满足星地量子通信的精度要求。
量子跟踪仪 量子通信 自抗扰模型预测控制 分数阶跟踪微分器 跟瞄控制系统 quantum tracker quantum communication ADR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ractional order tracking differentiator tracking and aiming control system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24): 317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伊犁师范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2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非视域成像技术采用非传统光学技术,利用间接成像的方法对无法直接观测的隐藏物体进行探测。针对目前试验系统复杂且需要场景扫描,导致数据采集过程复杂且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提出基于阵列式APD的透射式非视域成像试验设置,试验设置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场景扫描,实现快速数据采集。针对非视域成像技术一般只能获取不完全(缺失)角度的数据,使用反投影算法不能得到理想的重建结果的问题,提出利用联合代数迭代(SART)重建算法对非视域成像物体进行三维重建。试验结果表明:SART算法能够在部分角度数据下,更好地去除反投影算法中的伪影和噪点;在最初的第2和第3次迭代后,通过计算,其峰值信噪比PSNR值提高了1.392 8、2.466 3,其结构相似度SSIM值提高了0.119 8、0.231 2,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非视域物体的图像重建精度。
非视域成像 联合代数迭代重建算法 缺失数据 三维图像重建 non-line-of-sight imaging simultaneous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re missing data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应用激光
2022, 42(3): 13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伊犁师范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2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非视域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 主要是对拐角处的隐藏物体进行成像。针对目前成像设备复杂和需要场景扫描, 导致数据采集速度慢的问题, 提出采用纳秒激光和APD阵列探测器的透射式成像试验装置, 可以实现快速数据采集, 不需要进行场景扫描, 相比之前的系统大大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针对仅能在稀疏角度或有限角度下采集数据而导致图像重建结果差的问题, 提出使用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maximize likelihood estimate maximization, MLEM)迭代算法进行隐藏物体三维图像重建。试验结果表明, MLEM迭代算法能够较好地重建隐藏物体的形状, 并有效抑制传统的反投影算法带来的伪影。对比反投影算法, 隐藏物体在深度位置150 cm处, 3次迭代(第3、6和10次)结果图的结构相似度(SSIM)值分别提高了0.232 1、0.387 8和0.438 9; 在深度位置190 cm处, 3次迭代(第3、6和10次)结果图的SSIM值分别提高了0.314 6、0.401 3和0.431 3。这表明MLEM算法对重建图像质量有较大提升。
非视域成像 APD阵列 稀疏角度 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算法 图像重建 non-line-of-sight imaging APD array spare angles maximize likelihood estimate maximiza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应用激光
2022, 42(1): 6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谷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2 阿里巴巴基础设施事业部,浙江 杭州 311121
同源自零差相干技术在信号传输时伴随传输一个同源的导频,将其在收端用作相干探测的本振光。同源自零差相干系统包含偏分复用同源自零差相干和空分复用同源自零差相干两类架构。通过同源自零差相干可以在光信号探测前实现有效的“光域载波恢复”,从而有望在系统中采用低成本非制冷的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和波特率采样接收机。在空分架构中,信号光与导频光传输引入的相对延时会导致一个性质独特的相位噪声,其概率密度的分布特性限制了系统可容忍激光线宽与相对延时积的大小,而其微分对应频率调制噪声的有色性则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大动态范围的在线相对延时估计方法,为充分发挥同源自零差相干技术架构优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自动偏振控制调控技术可用于实现偏分架构中导频和信号的分离,亦可用于规避空分架构偏振分集探测时的功率衰落问题。此外,基于自动偏振控制的同源自零差相干技术为高速、对称的双向互连架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仅采用单个自动偏振控制器即可实现双向偏振锁定,可进一步降低单纤偏分双向架构的器件成本以及实现无需多入多出(MIMO-free)均衡的双纤架构,且数字信号处理(DSP)仅剩单入单出均衡和前向纠错。这使得基于自动偏振控制的同源自零差相干技术可以为高性能、低成本、DSP-free的双向高速互连提供一种极富前景的方案。本文介绍了同源自零差相干光传输系统的类型、优势、挑战及解决方案,综述了本团队在关键的自动偏振控制技术、在线相对延时估计技术,以及基于自动偏振控制的至简DSP同源自零差相干传输技术方面的系列成果。
光通信 自零差 相干通信 偏振控制 
中国激光
2022, 49(12): 1206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北京 100094
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掺镱光纤材料在空间辐照条件下会产生色心效应,导致损耗增加,影响光纤器件以及激光器整机的性能,从而给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在空间环境的长期稳定工作带来隐患。从空间辐照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性能的影响机理、抑制方法和研究进展等3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空间辐照对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中关键光学器件、放大级热负载、非线性效应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次介绍了抑制辐照效应的典型方法及其在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中的可行性分析,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的辐照影响及抑制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光纤激光器 色心 辐致衰减 热负载 非线性效应 fiber laser color center radiation-induced attenuation thermal loading nonlinear effect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2, 34(4): 04100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